科普
秋遊好時節,肌膚小煩惱也要隨手解決
秋季旅行易遇蚊蟲叮咬、乾癢及肌肉酸痛等肌膚困擾。寶樹堂寶膚靈(複方樟腦乳膏)一支多用,質地清爽、攜帶方便,能即時緩解搔癢、乾燥與不適,讓你輕鬆享受舒適自在的秋日旅程。
秋分養生正當時:換季潤肺護膚,內養外調兩不誤
秋分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。此時晝夜平分,氣候由夏暑逐漸過渡到深秋寒涼,是順應自然、調養身心的重要時機。 秋分節氣特點:陽氣內斂,潤燥為先 秋分之「分」,一方面指晝夜等長,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秋季進入後半段。根據節氣物候記載,秋分有「三候」: 一候雷始收聲:雷聲漸止,陽氣內收 二候蟄蟲坯戶:昆蟲開始封藏,靜候入冬 三候水始涸:雨水漸少,空氣轉乾 人體新陳代謝逐漸放緩,肺氣轉旺,易受「秋燥」侵襲,導致皮膚乾癢、咽乾、便秘、情緒低落等問題。 秋分飲食調養:潤肺養陰,防燥護腸 秋分過後,氣候乾燥,建議飲食以「清潤、溫潤、易消化」為原則,避免辛辣油膩。 推薦食材 / Recommended Foods: 潤肺止咳:銀耳、百合、雪梨、蜂蜜 滋陰潤燥:芝麻、核桃、蓮子、山藥 潤腸通便:蘋果、香蕉、葡萄、甘蔗 養生小貼士:早晨來一碗百合銀耳羹,晚餐後吃些核桃仁,有助潤肺安神、通便助眠。 秋分起居建議:早睡早起,適度秋凍 《黃帝內經》曰:「秋三月,此謂容平……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。」秋分後應改變夏季晚睡習慣,順應陽氣內斂的節律。 早睡養陰:晚上 11 點前入睡,避免氣血耗損 早起宣肺:清晨散步、深呼吸,有助肺氣流通 適度秋凍:早晚添衣,增強抗寒力,但避免著涼感冒 秋分情緒調理:寧神安志,遠離「秋憂鬱」 調節建議 : ...
燙傷長水泡怎麼辦?多久會消?一文教你正確處理與癒合時間
燙傷後起水泡怎麼辦?多久才會好?這是許多人在廚房、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。其實,水泡是皮膚受到高溫刺激後的自然反應,一般來說,小範圍、未破的水泡約在5~7天內會自行吸收;若水泡破裂或範圍較大,則可能需要1~2週才能癒合。正確的護理方式是關鍵:避免自行刺破水泡、保持傷口清潔、使用溫和修復產品,能有效減少感染與疤痕風險。